您在這裡

24個節氣

立春

  • 注音一式: ㄌㄧˋ ㄔㄨㄣ

  • 漢語拼音: lì chūn

  • 釋義: 二十四節氣之一。國曆二月三日、四日或五日,我國以立春為春季的開始。

雨水

  • 注音一式: ㄩˇ ㄕㄨㄟˇ

  • 漢語拼音: yǔ shuǐ

  • 釋義
    1.二十四節氣之一。國曆二月十九或二十日。《禮記.月令》:「仲春之月……始雨水,桃始華,倉庚鳴,鷹化為鳩。」《紅樓夢.第七回》:「倘或雨水這日竟不下雨,可又怎處呢?」 
    2.雨。《三國演義.第九十回》:「年歲雨水均調,則種稻穀。」《紅樓夢.第六七回》:「今年三伏裡雨水少,這果子樹上都有蟲子。」也稱為「雨水兒」。

驚蟄

  • 注音一式: ㄐㄧㄥ ㄓㄜˊ

  • 漢語拼音: jīng zhé

  • 釋義
    1.二十四節氣之一。在國曆三月五日或六日,此時正值春天,氣溫回升,蟄居的動物驚醒,開始活動,故稱為「驚蟄」。舊稱為「啟蟄」。 
    2.受驚醒的蟄居動物。《文選.左思.魏都賦》:「抑若春霆發響,而驚蟄飛競。」

春分

  • 注音一式: ㄔㄨㄣ ㄈㄣ

  • 漢語拼音: chūn fēn

  • 釋義: 二十四節氣名稱之一。國曆三月二十或二十一日,太陽直射赤道,這天晝夜長短平均,以後晝漸長,夜漸短。

清明

  • 注音一式: ㄑㄧㄥ ㄇㄧㄥˊ

  • 漢語拼音: qīng míng

  • 相似詞: 1.3.4.清朗

  • 相反詞: 1.2.昏暗 2.腐敗

  • 釋義
    1.清澈明淨。《荀子.解蔽》:「則湛濁在下而清明在上,則足以見鬚眉而察理矣。」唐. 元稹〈西縣驛〉詩:「去時樓上清明夜,月照樓前撩亂花。」 
    2.天下太平,政治有法度。《詩經.大雅.大明》:「肆伐大商,會朝清明。」《漢書.卷二 十二.禮樂志》:「即位三十年,四夷賓服,百姓家給,政教清明。」 
    3.精神清朗。如:神志清明」。《淮南子.主術》:「夫人主之聽治也,清明而不闇,虛 心而弱志。」 
    4.聲音清澈響亮。唐.羊士諤〈郡中即事詩〉三首之一:「鼓角清明如戰壘,梧桐搖落似貧居。」 
    5.二十四節氣之一。國曆四月五日或六日。

谷雨

  • 注音一式: ㄍㄨˇ ㄩˇ

  • 漢語拼音: gǔ yǔ

  • 釋義: 二十四節氣之一。國曆四月二十或二十一日。

立夏:

  • 注音一式: ㄌㄧˋ ㄒㄧㄚˋ

  • 漢語拼音: lì xià

  • 釋義: 二十四節氣之一。國曆五月六日或七日,我國以立夏為夏季的開始。

小滿

  • 注音一式: ㄒㄧㄠˇ ㄇㄢˇ

  • 漢語拼音: xiǎo mǎn

  • 釋義: 二十四節氣之一。在國曆五月二十一日前後。

芒種

  • 注音一式: ㄇㄤˊ ㄓㄨㄥˋ

  • 漢語拼音: máng zhòng

  • 釋義
    1.二十四節氣之一。在國曆六月六日或七日,因此時節穀物開出芒花,故稱為「芒種」。 
    2.稻麥。《文選.左思.魏都賦》:「甘荼伊蠢,芒種斯阜。」《文選.木華.海賦》:「播匪藝之芒種,挺自然之嘉蔬。」

夏至

  • 注音一式: ㄒㄧㄚˋ ㄓˋ

  • 漢語拼音: xià zhì

  • 釋義: 二十四節氣之一。約當國曆六月二十一或二十二日,該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,北半球白晝最長,夜晚最短;南半球相反。也稱為「北至」、「夏節」。

小暑

  • 注音一式: ㄒㄧㄠˇ ㄕㄨˇ

  • 漢語拼音: xiǎo shǔ

  • 釋義: 二十四節氣之一,為國曆七月七日或七月八日。小暑為夏至後的節氣,此時天氣十分炎熱,但尚未到達極熱,故稱為「小暑」。

大暑

  • 注音一式: ㄉㄚˋ ㄕㄨˇ

  • 漢語拼音: dà shǔ

  • 釋義
    1.極熱的天氣。《山海經.大荒西經》:「爰有大暑,不可以往。」 
    2.二十四節氣之一。在國曆七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。

立秋

  • 注音一式: ㄌㄧˋ ㄑㄧㄡ

  • 漢語拼音: lì qiū

  • 釋義: 二十四節氣之一。國曆八月七日、八日或九日,我國以立秋為秋季的開始。

處暑

  • 注音一式: ㄔㄨˇ ㄕㄨˇ

  • 漢語拼音: chǔ shǔ

  • 釋義: 二十四節氣之一。陽曆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,此日過後,夏天的暑氣漸將結束,天氣漸轉涼爽。

白露

  • 注音一式: ㄅㄞˊ ㄌㄨˋ

  • 漢語拼音: bái lù

  • 釋義
    1.秋天的露水。《詩經.秦風.蒹葭》:「蒹葭蒼蒼,白露為霜。」《禮記.月令》:「涼風至,白露降,寒蟬鳴。」 
    2.二十四節氣之一。在國曆九月八日或九日。此時已入秋,早晚露水較重。

秋分

  • 注音一式: ㄑㄧㄡ ㄈㄣ

  • 漢語拼音: qiū fēn

  • 釋義: 二十四節氣之一。當國曆九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,這天太陽幾乎位在赤道的正上方,晝夜的時間相等。

寒露

  • 注音一式: ㄏㄢˊ ㄌㄨˋ

  • 漢語拼音: hán lù

  • 釋義
    1.二十四節氣之一。國曆十月八日或九日。此時入秋,露氣寒冷,為秋收秋種之時。 
    2.寒冷的露水。比喻寒冷的氣候。北齊.顏之推《顏氏家訓.止足》:「人生衣趣以覆寒露,食趣以塞飢乏爾。

霜降:

  • 注音一式: ㄕㄨㄤ ㄐㄧㄤˋ

  • 漢語拼音: shuāng jiàng

  • 釋義
    1.下霜。《新唐書.卷一七三.裴度傳》:「不如養威河北,須霜降水落,絕陽劉,深抵鄆,以營陽穀,則人人殊死,賊勢窮矣。」《儒林外史.第四一回》:「到九月霜降祭旗,萬歲爺做大將軍,我家大老爺做副將軍,兩人並排在一個氈條上站著磕頭。」 
    2.二十四節氣之一。約在國曆十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。

立冬

  • 注音一式: ㄌㄧˋ ㄉㄨㄥ

  • 漢語拼音: lì dōng

  • 釋義: 二十四節氣之一。國曆十一月七日或八日,是進入冬季的開始。《金瓶梅.第六四回》:「昨日立冬,萬歲出來祭大廟。」

小雪:

  • 注音一式: ㄒㄧㄠˇ ㄒㄩㄝˇ

  • 漢語拼音: xiǎo xuě

  • 相反詞: 大雪

  • 釋義
    1.少量的雪。《後漢書.卷三八.張宗傳》:「以張將軍之眾,當百萬之師,猶以小雪投沸湯,雖欲戮力,其勢不全也。」 
    2.二十四節氣之一。國曆十一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。因此時黃河流域一帶開始降少量的雪,而農家也開始忙著冬耕的事宜。

大雪:

  • 注音一式: ㄉㄚˋ ㄒㄩㄝˇ

  • 漢語拼音: dà xuě

  • 釋義
    1.降很大的雪。《左傳.隱公九年》:「平地尺為大雪,夏城郎書不時也。」唐.杜甫〈舟中夜雪有懷盧十侍御弟〉詩:「朔風吹桂水,大雪夜紛紛。」 
    2.二十四節氣之一。在國曆十二月七日或八日。

冬至:

  • 注音一式: ㄉㄨㄥ ㄓˋ

  • 漢語拼音: dōng zhì

  • 釋義
    1.二十四節氣之一。國曆十二月二十一、二十二或二十三日,這天北半球夜最長,晝最短,南半球相反。也稱為「冬節」、「南至」。 
    2.傳統節慶之一。在冬至這天,南方的應節食物為湯圓,北方為餛飩。民間並有祭祀祖先、神明的風俗。宋.孟元老《東京夢華錄.卷一○.冬至》:「十一月冬至。京師最重此節,雖至貧者,一年之間,積累假借,至此日更易新衣,備辦飲酒,享祀先祖。官放關撲,慶賀往來,一如年節。」

小寒:

  • 注音一式: ㄒㄧㄠˇ ㄏㄢˊ

  • 漢語拼音: xiǎo hán

  • 釋義
    1.二十四節氣之一。是農曆十二月初旬的節氣,在冬至過後的第十五天,約當國曆一月六日或七日。因此時天候寒冷而得名。 
    2.微寒。元.薩都剌〈過嘉興〉詩:「吳姬蕩槳入城去,細雨小寒生綠沙。」

大寒

  • 注音一式: ㄉㄚˋ ㄏㄢˊ

  • 漢語拼音: dà hán

  • 釋義
    1.酷寒、極寒。《吳子.料敵》:「一曰疾風大寒,早興寤遷,剖冰濟水,不憚艱難。」 
    2.二十四節氣之一。國曆一月二十日或二十一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