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單字基本體例

  • 一、字形


    本辭典收字參考教育部公布的常用與次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,並酌收一些罕用字,共九千九百零五字,加上異體字一千五百四十二字,共一萬一千四百四十七字。
    本辭典按音序排列,為使讀者參考方便起見,所收九千九百零五字,均予音序序號。因按音序排列,一字多音者亦分別給予序號,故本辭典之序號為00001至11908號。
    每一單字以【】括之,上標教育部字號,後標其部首、部首外筆畫數、總筆畫數及字級(有常用字、次常用字、罕用字,各以常次罕標示之),單字若為字表未收者或異體字,則不標字級。接著音讀部分標示注音、漢語拼音。之後為詞性與釋義部分,詞性各以[名]、[代]、[動]、[形]、[副]、[介]、[連]、[助]、[歎]等標示之。遇狀聲詞、詞綴則以[狀]、[綴]標示之。

例:
                部首外 總
          部首 筆畫數 筆畫數 字級
教育部字號──A00285  |  |       |   |
       【八】 八– 0 –  2  常
        ㄅㄚ 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注音符號第一式
        bā 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漢語拼音
  詞性────[名]
               1介於七與九之間的自然數。如:「六、七、八、九……」。大寫作「捌」,阿拉伯數字作「8」。───釋義

    義項───-2姓。如漢代有西域人八滑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3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        [形]
        表示數量是八的。如:「八字」、「八方」。
        [副]
        形容多數或多方面。如:「四通八達」。
        (「八」字口語連用在去聲字前讀成陽平。如:「八號」、「八拜」。)


1.單字異體字蓋取較常用者,字體則依異體國字字表為準。異體字以〖 〗括之,不編字號,其後只標注部首、部首外筆畫數、總筆畫數,不標字級及音讀,釋義處僅以「某的異體字」表示。異體字均置於其正字或正字衍生的複詞之末。
例一:〔單屬一字的異體字〕
A03198
正字───【缽】缶-5-11 常
ㄅㄛ

[名]
1梵語patra音譯的省稱。出家人盛飯食的器具。《晉書.卷六五.佛圖澄傳》:「澄即取缽盛水,燒香咒之。」

2泛稱可盛酒、裝東西或洗滌東西的圓形金屬或陶瓷用具。如:「酒缽」、「飯缽」。
 
異體字──[]皿-5-10
「缽」的異體字。
例二:〔同屬多字的異體字〕
A04219
正字───【鄙】邑-11-14 常
㊀ㄅㄧˇ
㊀bǐ
[名]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。
[動]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。
[形]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。
㊁(又音)ㄅㄧˋ  bì
 
異體字──〖啚〗口-8-11
「鄙」的異體字。(又作「圖」的異體字,音ㄊㄨˊ。)
A00739
正字───【圖】囗-11-14 盋
ㄊㄨˊ

[名]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。
[動]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。
異體字──〖啚〗口-8-11
「圖」的異體字。(又作「鄙」的異體字,音ㄅ|ˇ。)
 

2.若遇兼有正字、異體字功能之字時,處理原則如下:
(1)本身亦可獨立為正字的異體字──於互見音讀序號處加注「▲」及所對應正字字號及正字形。
例:
B05078
【逄】辵-6-10 次
㊀ㄆㄤˊ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此音獨立為正字
㊀páng
名
  姓。如周代有逄同,漢代有逄安。
㊁ㄈㄥˊ féng(▲A04148逢)──加"▲"以示「逢」的異體字

(2)正字亦可為同音某字之異體字時,義項之末以「=>」表示之。例:
A04582
【飢】食-2-10 常
ㄐㄧ

[形]
餓。《說文解字》:「飢,餓也。」如:「飢餓」、「飢渴」、「飢腸轆轆」。唐.孟郊〈蚊〉詩:「五月中夜息,飢蚊尚營營。」
[名]
姓。如漢代有飢恬。
=>「饑」的異體字。(A04612)


  • 二、字音


1.本辭典除單音字外,尚有多音字,分別於音讀部分以㊀㊁㊂……等標示之,並在義項之末另標示互見音讀。
例一:〔單音字〕
00785
【鵬】鳥-8-19 常
ㄆㄥˊ
péng
[名]
古書上記載的一種大鳥,傳說能一飛數千里。《莊子.逍遙遊》:「北冥有魚,其名為鯤,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,化而為鳥,其名為鵬,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。怒而飛,其翼若垂天之雲。」

例二:〔多音字〕
A02856
【磅】石-10-15 常
1ㄅㄤˋ
2 bàng
[名]
1英美重量單位。為英語 pound的音譯。常衡一磅合零點四五三六公斤,十四點五一五二市兩;金屬衡一磅合零點三七三二公斤,十一點九四三六市兩。
2秤。如:「磅秤」、「地磅」、「過磅」。
[動]
用磅秤稱重量。如:「磅體重」、「磅一磅」。
2 ㄅㄥˋ bèng  ╗
3 ㄆㄤ  pāng  ╝互見讀音

A02856
【磅】石-10-15 常
2 ㄅㄥˋ
2 bèng
「過磅」的「磅」的又音。
1 ㄅㄤˋ bàng  ╗
3 ㄆㄤ pāng   ╝互見讀音

A02856
【磅】石-10-15 互見讀音
3 ㄆㄤ
3 pāng
[形]
見「磅礴」條。
[狀]
見「磅硠」條。
1 ㄅㄤˋ bàng ╗
2 ㄅㄥˋ bèng ╝互見讀音

2.本辭典之多音字,基本上分正讀又音、讀音語音、歧音異義三部分,其處理原則分述如下:
(1)正讀、又音
一字有正讀、又音者,又音以(又音)表明,正讀音不加注明。釋義皆在正讀下,又音處則標為「某之又音」,不另作任何說明。單字所衍生的複詞置於正讀音之下。
例:
A02166
【波】水-5-8 常
1 ㄅㄛ
1 bō
[名]……………………。
[動]……………………。
[助]……………………。
2 (又音)ㄆㄛ pō

A02166
【波】水-5-8 常
2 (又音)ㄆㄛ
2 (又音)pō
 1 之又音。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釋義
 1 ㄅㄛ  bō

(2)讀音、語音
一字有讀書音與口語之音的不同,以「(讀音)」、「(語音)」表明。若以讀音為主,釋義列於讀音之下,語音處則標為「某之語音」,其單字所衍生之複詞,均置於讀音之下。若以語音為主,釋義列於語音之下,讀音處則僅標為「某之讀音」,其單字所衍生之複詞,均置於語音之下。
例一:(以讀音為主)
 A01907
【柏】木-5-9  常 
 1 (讀音)ㄅㄛˊ
 1 (讀音)bó
[名]……………………。
2 (語音)ㄅㄞˇ  bǎi

A01907
【柏】木-5-9  常
2 (語音)ㄅㄞˇ
2 (語音)bǎi
1 之語音。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釋義
 2 (讀音)ㄅㄛˊ  bó

例二:(以語音為主)
A02721
【白】白-0-5  常 
1 (語音)ㄅㄞˊ
1 (語音)bái
[名]……………………。
[動]……………………。
[形]……………………。
[名]……………………。
 2 (讀音)ㄅㄛˊ  bó

A02721
【白】白-0-5 常
 2 (讀音)ㄅㄛˊ
 2 (讀音)bó
 1 之讀音。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釋義
 1 (語音)ㄅㄞˊ  bái

(3)歧音異義
一字多音,義各有別者,釋義遂列於各該音讀處,以表示各音的差異。
例:
A00110
【佛】人-5-7 常
 2 ㄅㄧˋ
 2 bì
[動]
輔佐。通「弼」。《詩經.周頌.敬之》:「佛時仔肩,示我顯德行。」鄭玄.箋:「佛,輔也。」
[名]
姓。如春秋時魯國有佛肸,明代有佛正。
1 ㄈㄛˊ fó
3 ㄈㄨˊ fú

A00110
【佛】人-5-7 常
1 ㄈㄛˊ
1 fó
[名]
1佛陀的簡稱。見「佛陀」條。《西遊記.第八回》:「但見那三千諸佛、五百阿羅、八大金剛、無邊菩薩,一個個都執著幢幡寶蓋。」
2見「佛教」條。
[形]
如佛一般的仁慈、和氣。如:「佛口蛇心」。
2 ㄅㄧˋ  bì
3 ㄈㄨˊ  fú

A00110
【佛】人-5-7 常
3 ㄈㄨˊ
3 fú
見「仿佛」條。
1 ㄈㄛˊ fó
2 ㄅㄧˋ bì

3.本辭典單字未收而可供參考之音讀,僅於釋文中說明,不另獨立。
例:
B02937
【矲】矢-15-20 次
ㄅㄚˋ

[形]
短小。同「罷」。漢.揚雄《方言.卷一○》:「矲,短也。……桂林之中謂短矲;矲,通語也。」見「矲矮」、「矲雉」等條。或讀為ㄅㄞˇ bǎi。
4.「一」、「七」、「八」、「不」等四字連讀變調情形,僅於各字義項之末注明變調線索,複詞部分,不另說明。
例:
A00285
【八】八-0-2 常
ㄅㄚ

[名]……………………。
[形]……………………。
[副]……………………。

(「八」字口語連用在去聲字前讀成陽平。如:「八號」、「八拜」。)



  • 三、字義


1.單字之詞性分[名](名詞)、[代] (代名詞)、[動](動詞)、[形](形容詞)、[副](副詞)、[介](介詞)、[連](連接詞)、[助](助詞)、[歎](歎詞)等九種,另增加了[狀]表示狀聲詞,[綴]表示詞綴兩種。
(1) [狀](狀聲詞):本是摹擬聲音的詞,一般語法歸屬於形容詞詞性。但以語法功能來看,狀聲詞實可兼具感歎詞、名詞、形容詞、動詞或副詞等作用,如:「砰!門關上了!」與「手槍一聲!」前者功能似歎詞,後者似動詞。為免觀念混淆,本辭典將狀聲詞獨立另成一類,以[狀]表示之。
例:
A04787
【鼕】鼓-5-18 常
ㄉㄨㄥ
dōng
[狀]
形容敲鼓、敲門等的聲音。如:「鼓聲鼕鼕」、「鼕鼕鼕……,一陣急促的敲門聲,驚醒了屋內熟睡的人們。」唐.劉禹錫〈同白二十二贈王山人〉詩:「笑聽鼕鼕朝暮鼓,只能催得市朝人。」

(2) [綴](詞綴):指構詞的附加成分,包括詞頭、詞尾,但僅限於去掉之後不會影響詞義的附加成分。
例:
A04555
【頭】頁-7-16 常
㊁.ㄊㄡ
㊁tou
[綴]
詞尾:(1)接名詞。如:「罐頭」、「拳頭」、「舌頭」。(2)接動詞。如:「念頭」、「說頭」。(3)接形容詞。如:「甜頭」、「準頭」。(4)接方位詞。如:「後頭」、「上頭」、「外頭」。
㊀ㄊㄡˊ tóu(02523)

2.單字之釋義,其義項分化與排列原則大致如下:
(1)《說文》本義與其他義項具有引申關係,且非為罕用義時,排序方式為:本義→引申義(先依引申脈絡,次依常用度)→假借義。詞性排序大致依循,先列本義所屬詞性。
例:
A04763
【麵】水-5-8 常
ㄇㄧㄢˋ
miàn
[名]
1由麥子研磨成粉或再加工而成的食品。如:「麵粉」、「麵條」。《說文解字.麥部》:「麵,麥屑末也」。
2泛指研磨成粉末狀而可食用的食品。如:「豆麵」、「玉米麵」、「藥麵」。

(2)《說文》與其他義項具有引申關係,惟於今已罕用時,排序方式為:常用引申義→次常用引申義→本義→假借義。詞性排序大致依循,先列常用引申義所屬詞性。
例:
A04625
【駁】馬-4-14
ㄅㄛˊ

[形]
1顏色雜亂的意思。如:「斑駁」。
2事務紛雜的意思。如:「踳駁」、「舛駁」。
3馬的毛色不純。《說文解字.馬部》:「駁,馬色不純。」
[動]
1爭辯事理,否定別人的意見。如:「反駁」、「辯駁」。《紅樓夢.第五五回》:「倘或他要駁我的事,你可別分辯。」
2載卸貨物。如:「駁運」、「駁貨」。

(3)《說文》義項若與常用義項無引申關係,排序方式為:常用義→次常用義→本義→假借義。詞性排序大致依循,先列常用義所屬詞性。
例一:
A00422
【匪】
[名]
1強盜賊寇。如:「土匪」、「盜匪」、「綁匪」。
2形狀像篋的方形竹器,可用來盛物。今作「篚」。《說文解字.匚部》:「匪,器似竹篋。」
[形]
有文彩的樣子。通「斐」。《詩經.衛風.淇奧》:「有匪君子,充耳琇瑩,會弁如星。」
[副]
不。《詩經.大雅.烝民》:「夙夜匪懈,以事一人。」《詩經.大雅.烝民》:「我心匪石,不可轉也。」

例二:
A02917
【秒】
[名]
1時間的名稱。六十秒為一分。
2量詞:(1) 計算時間的單位。六十秒為一分。如:「他花了十二秒時間跑完一百公尺。」(2) 計算弧、角的單位。六十秒為一分,六十分為一度。(3) 計算經緯度的單位。六十秒為一分。
3稻穀的芒。《說文解字.禾部》:「秒,禾芒也。」如:「禾秒」、「麥秒」。

(4) 無《說文》本義時,排序方式為:常用義→次常用義→假借義。詞性排序大致依循,先列常用義所屬詞性。
例一:
A00090
【伙】
[名]
1同在一處生活或工作的人。通「夥」。如:「同伙」、「伙伴」、「合伙」。
2伙食的簡稱。如:「開伙」、「搭伙」、「包伙」。
3量詞。計算人群的單位。如:「一伙人」。

Œ例二:
【炬】
[名]
1火把。如:「火炬」、「目光如炬」。唐.杜牧〈阿房宮賦〉:「楚人一炬,可憐焦土。」宋.陸游〈夜行〉詩:「路長憂炬盡,馬弱畏泥深。」
2量詞。古代計算燈燭等的單位。唐.韋莊〈南鄰公子〉詩:「南鄰公子夜歸聲,數炬銀燈隔竹明。」

3.單字與他字可互為借用,但無關意義者,則於釋義後注云:「通某」。若單字與他字字義用法相同者,則於釋義後注云:「同某」。
(1)「通『某』」釋義
例:
A01732
【敦】攴-8-12 常
2 ㄉㄨㄣˋ
dùn
[形]
不明朗、不開通。通「沌」。如:「渾敦」。
1 ㄉㄨㄣ dun
3 ㄉㄨㄟ duei
4 ㄉㄨㄟˋ duèi

(2)「同『某』」釋義
例:
B01618
【杕】木-3-7 次
2 ㄉㄨㄛˋ
duò
[名]
控制行船方向的設備,多裝置在船尾。同「舵」。《淮南子.說林》:「心所說,毀舟為杕;心所欲,毀鐘為鐸。」
1 ㄉㄧˋ dì

4.單字義項中之參見條:
(1)單字「見」複詞者
a.單字釋義見於所附複詞中,則單字下注云:「見某某條」;或略釋其義後注云:「見某某條」;倘此複詞之義因罕見而不列,則逕於單字下作解釋。
例一:
A00110
【佛】人-5-7 常
1 ㄈㄛˊ
1 fó
[名]
1佛陀的簡稱。見「佛陀」條。《西遊記.第八回》:「但見那三千諸佛、五百阿羅、八大金剛、無邊菩薩,一個個都執著幢幡寶蓋。」
2見「佛教」條。
[形]
如佛一般的仁慈、和氣。如:「佛口蛇心」。
2 ㄅㄧˋ  bì
3 ㄈㄨˊ  fú

【佛陀】
ㄈㄛˊ ㄊㄨㄛˊ
fótuó
佛教指證悟宇宙真理,解脫一切煩惱的人。為梵語bubdha的音譯。《魏書.卷一一四.釋老志》:「桓帝時,襄楷言佛陀、黃老道以諫,欲令好生惡殺,少嗜慾,去奢泰,尚無為。」亦作「浮屠」、「浮圖」、「佛馱」。

【佛教】
ㄈㄛˊ ㄐㄧㄠˋ
fójiào
1世界五大宗教之一,為釋迦牟尼佛所創。主張生命是痛苦的,一切是無常的,只有息滅貪、瞋、痴,證得圓滿智慧,才能得究竟解脫。佛教流傳至今,主要的教學系統:一、南傳佛教,盛行於斯里蘭卡、泰國、緬甸等。二、北傳佛教,包括漢傳佛教及西藏佛教。佛教信徒分布世界各地,但主要以亞洲為主。
2佛、菩薩的教法。《西遊記.第八回》:「那大聖見性明心歸佛教,這菩薩留情在意訪神僧。」

例二:
B06232
【麮】麥-5-16 次
2 ㄑㄩˇ
2 qǔ
[名]
烏麮:一種葉大花白,可供食用的植物。《廣雅疏證.卷一○上.釋草》:「烏麮,葍也。」疏證:「郭注云:『大葉白華,根如指,正白可啖。』」
1 ㄑㄩˋ qù(06651)

b.若某字無單獨之義,於聯綿詞中方有意義,則某字下注云:「見某某條」,釋義則見聯綿詞條。如「葡」字下注云:「見『葡萄』條」;若該詞不在本字之下,亦注云:「見某某條」,如「萄」字下亦注云:「見『葡萄』條」。
例一:
A03530
【葡】艸-9-13 常
ㄆㄨˊ
pú
見「葡萄」條。
【葡萄】
ㄆㄨˊ ㄊㄠˊ (語音)ㄆㄨˊ .ㄊㄠ
pútáo (語音)pútao
植物名。葡萄科葡萄屬,落葉大藤本。葉掌狀分裂,具長柄,互生,心狀圓形。花色黃綠,呈圓錐形。果實亦稱為「葡萄」,球形或橢圓形,呈紫或淡綠色,酸甜多汁,是常見水果,可釀酒或稱為「蒲桃」、「蒲萄」、「蒲陶」。

例二:
A03516
【萄】艸-8-12 常
1 ㄊㄠˊ
táo
見「葡萄」條。
2 (又音).ㄊㄠ tao

(2)複詞「見」單字者
單字、複詞基本釋義相同,但仍有語言實用概念上之差異者,亦作參見,以資互補。
例:
B06005
【鱈】魚-11-22 次
ㄒㄩㄝˇ
xuě
[名]
動物名。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條鰭亞綱。產於寒冷的深海,體長三尺餘,口大,鱗細,下頜有一觸鬚。肉白似雪,肝含脂量高,可製魚肝油。或稱為「鳘魚」。

【鱈魚】
ㄒㄩㄝˇ ㄩˊ
xuěyú
一種常見的食用魚。產於寒冷的深海。口大而鱗細,肉白似雪。肉質細嫩,食用時,清蒸、煎炸皆宜。如:「鱈魚羹」、「清蒸鱈魚」、「鐵板鱈魚」。見「鱈」條。

5.單字若有因形近、音近、義近而混用者,於釋義下之「辨似」欄加以說明。若須參見某字辨似則注明該字正字號。←擬以專題方式進行審修及補充,惟此非辭典主要內容,將較緩進行。
例一:〔形辨之例〕
A01545
【拚】手-5-8 常
ㄆㄢˋ
pàn
[動]
1捐棄。清.陳善〈蝶戀花.萬化途中〉詞:「噩夢中年拚怨斷,一往淒迷,事與浮雲幻。」
2豁出去。如:「拚命」、「拚死」。
3爭鬥。如:「拚個你死我活。」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此字與「拼」字不相同。「拼命」為豁出生命的意思,當作「拚」,音ㄆㄢˋ pàn;「拼合」則為綴合、湊合的意思,字作「拼」,音ㄆ|ㄣ pīn。後因形近而混,「拚命」遂訛作「拼命」,音也隨之而改。見「拼」條。(A01556)

A01556
【拼】手-6-9 常
ㄆㄧㄣ
pīn
1將零星的事物綴合,使相連屬。如:「拼版」、「拼圖」、「東拼西湊」。
2豁出去,不顧一切的捐棄或犧牲。如:「拼死」、「拼到底」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此字本無「豁出去」的意思。因與「拚」(ㄆㄢˋ pàn)形近而混,「拚命」遂亦誤作「拼命」,音也改為ㄆ|ㄣ雖已誤用成俗,但為免音之誤讀,「拚命」宜音ㄆㄢˋ。見「拚」條(00732)

例二:〔音辨之例〕
A00503
【吐】口-3-6 常
1 ㄊㄨˇ
1Œ tǔ

[動]
1使東西從口中出來。如:「吐痰」、「吐哺」。《水滸傳.第六回》:「見洒家是個和尚,他道不利市,吐一口唾走入去了。」
2發出、說出。如:「吐露」、「堅不吐實」、「一吐為快」。唐.白居易〈慈烏夜啼〉詩:「慈烏失其母,啞啞吐哀音。」
3釋放、放出。如:「窗外的夜來香吐放出濃郁的芳香。」
4摒棄、拋棄。《左傳.僖公五年》:「若晉取虞,而明德以薦馨香,神其吐之乎?」
[名]
文詞、言詞。如:「吐屬典雅」。《南史.卷五二.梁宗室傳下.始興忠武王憺傳》:「暎弟曄字通明,美姿容,善談吐。」
2 ㄊㄨˋ tù(02790)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吐字二音有別,ㄊㄨˇ音是由自我意志決定,而吐出的動作;ㄊㄨˋ音是環境因素(如身體器官不適),所形成不自主性的嘔吐。或以ㄊㄨˇ為淺從口中出,ㄊㄨˋ為深從腹中出之義,亦見區別。

A00503
【吐】口-3-6  常
2 ㄊㄨˋ

[動]
1由胃逆出。如:「吐血」、「嘔吐」、「上吐下瀉」。
2把吞沒的東西退還。如:「吐出贓款」、「歸你的,自拿去;不歸你的,請全數吐出來吧!」
1 ㄊㄨˇ tǔ(02787)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見「吐」1 條。(02787)

例三:〔義辨之例〕
00242
【搬】手-10-13  常
ㄅㄢ
bān
[動]
1使出力氣移動較笨重或較大物體的位置。如:「搬動」、「搬移」。
2遷移。如:「搬家」、「你家搬到那裡去了?」
3表演、扮演。如:「搬演」。《永樂大典戲文三種.張協狀元.第一齣》:「狀元張協傳,前回曾演,汝輩搬成。」
4挑撥。如:「搬弄是非」。元.狄君厚《介子推.第二折》:「送的個前家兒惹罪遭殃,搬得個親夫主出乖弄醜。」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「搬」在作移動物體的意思時,往往指需花較大力氣,動作對象也較大。與「挪」、「拿」等不同。「挪」指平面的推動,如:「把書挪開點。」「拿」指比較不花力氣、動作對象較小的,如:「拿針」、「拿筆」。「搬」需雙手動作,而「拿」可單指手指頭的動作。

A01571
【拿】手-6-10
ㄋㄚˊ

[動]
1用手取物或持物。《老殘遊記.第四回》:「一手提著燈籠,一手拿著個雙紅名帖。」
2捕捉。如:「緝拿」、「捉拿人犯」。《兒女英雄傳.第三四回》:「你這孩子,纔叫狗拿耗子呢!」
3用。《儒林外史.第一回》:「老爺拿帖子請你,自然是好意。」
4要挾、為難。《紅樓夢.第九一回》:「因怕金桂拿他,所以不敢透漏。」
5掌握、主持。如:「拿權」、「拿主意」。
6裝模作樣。如:「拿翹」、「拿架子」。《鏡花緣.第二回》:「一味花言巧語,這樣拿腔作勢未免太過分了。」

[介]
把。《文明小史.第二四回》:「他幸而聲名不大,外國人不拿他放在心上。」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見「搬」、「掏」條。(A01641)(A01609)

A01583
【挪】手-7-10  常
ㄋㄨㄛˊ
nuó
[動]
1推移、移動。如:「挪開」、「挪一下位置好嗎?」元.王實甫《西廂記.第一本.第一折》:「慢俄延,投至到櫳門兒前面,剛挪了一步遠。」《紅樓夢.第一三回》:「邢夫人等忙叫寶玉攙住,命人挪椅子來與他坐。」
2借貸、移用。如:「挪借」、「挪用公款」。《儒林外史.第五二回》:「他向日挪我的五十兩銀子,得便叫他算還給我。」
3兩手互相搓摩。如:「搓挪」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見「搬」條。(A0164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