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漢字:攣
《國語大辭典》中單字“攣”注音為(一)ㄌㄩㄢˊ,拼音為(一)lüán,部首為手,23筆畫,意思是[動]1.牽繫、連繫。《說文解字.手部》:「攣,係也。」《易經.中孚.九五》:「有孚攣如,無咎。」唐.孔穎達.正義:「攣...

- 字詞名: 攣
- 字詞屬性: 單字
- 部首字: 手
- 部首外筆畫數: 19
- 縂筆畫數: 23
- 異體字: 否
- 注音一式: (一)ㄌㄩㄢˊ
- 漢語拼音: (一)lüán
- 釋義及組詞:
[動]
1.牽繫、連繫。《說文解字.手部》:「攣,係也。」《易經.中孚.九五》:「有孚攣如,無咎。」唐.孔穎達.正義:「攣如者,相牽繫不絕之名也。」明.陸采《懷香記.第四○齣》:「赤繩早攣雙踵,並締茲蘿。」或讀為ㄌㄨㄢˊ luán。
2.手、足因抽搐而彎曲不能伸直。《集韻.去聲.線韻》:「攣,手足曲病。」如:「痙攣」。《三國志.卷二.魏書.文帝紀》「冬十月,授楊彪光祿大夫」句下裴松之注引《續漢書》曰:「彪見漢祚將終,自以累世為三公,恥為魏臣,遂稱足攣,不復行。」或讀為ㄌㄨㄢˊ luán。 - 多音參見訊息:
攣 (二)(又音)ㄌㄧㄢˋ liàn(03622) - 字詞號: 039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