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詞語:沙陀 (注音:ㄕㄚ ㄊㄨㄛˊ)

詞語:沙陀

《國語大辭典》中詞語“沙陀”注音為ㄕㄚ ㄊㄨㄛˊ,拼音為shā tuó,意思是1.我國少數民族之一。西突厥別部處月種,處月為突厥語「沙磧」之義。居金娑山(在今新疆省鎮西縣東北)之南,蒲類海之東,有大磧名沙陀,故號沙陀突厥。唐太宗時,處月部...

  • 字詞名: 沙陀
  • 字詞屬性: 詞組
  • 注音一式: ㄕㄚ ㄊㄨㄛˊ
  • 漢語拼音: shā tuó

"沙陀"的解釋和用法
  • 釋義及組詞:
    1.我國少數民族之一。西突厥別部處月種,處月為突厥語「沙磧」之義。居金娑山(在今新疆省鎮西縣東北)之南,蒲類海之東,有大磧名沙陀,故號沙陀突厥。唐太宗時,處月部隨西突厥降唐,其酋長子孫以助唐平亂有功,屢受唐封,並賜姓李。如晉王李克用、後唐莊宗李存勗、後晉石敬瑭、北漢劉知遠均為沙陀人。也稱為「朱邪」。
    2.複姓。如唐有沙陀金山、沙陀輔國等。
  • 字詞號: 087830040
"沙陀"的擴展信息
用戶留言

暫無留言

請輸入您的名稱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
如果需要網站管理員與您聯係,請輸入您的郵箱,此郵箱不會被其他用戶看到。
請輸入留言内容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