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詞語:碧紗籠 (注音:ㄅㄧˋ ㄕㄚ ㄌㄨㄥˊ)

詞語:碧紗籠

《國語大辭典》中詞語“碧紗籠”注音為ㄅㄧˋ ㄕㄚ ㄌㄨㄥˊ,拼音為bì shā lóng,意思是唐王播少時孤貧,寄食於揚州惠昭寺木蘭院。寺僧憎惡播,常於飯後始鳴鐘,待播至,飯已畢,播有感而發,遂題詩於寺壁。後播貴,舊地重遊,見昔日所題詩,皆已用碧紗籠罩,因...

  • 字詞名: 碧紗籠
  • 字詞屬性: 詞組
  • 注音一式: ㄅㄧˋ ㄕㄚ ㄌㄨㄥˊ
  • 漢語拼音: bì shā lóng

"碧紗籠"的解釋和用法
  • 釋義及組詞: 唐王播少時孤貧,寄食於揚州惠昭寺木蘭院。寺僧憎惡播,常於飯後始鳴鐘,待播至,飯已畢,播有感而發,遂題詩於寺壁。後播貴,舊地重遊,見昔日所題詩,皆已用碧紗籠罩,因又題:「二十年來塵撲面,而今始得碧紗籠。」典出五代漢.王定保《唐摭言.卷七.起自寒苦》。後比喻因身分地位提高,連帶詩文亦受重視。唐.張仁溥〈題龍窩洞〉詩:「他日各為雲外客,碧紗籠卻又如何?」清.孔尚任《小忽雷.第二齣》:「留題處盡名登仕途,那討個碧紗籠句到寒儒。」也作「拂紺紗」、「護碧紗」、「罩碧紗」、「紗碧籠」、「紗籠碧」、「紗籠壁」、「紗為籠」。
  • 字詞號: 004180032
"碧紗籠"的擴展信息
用戶留言

暫無留言

請輸入您的名稱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
如果需要網站管理員與您聯係,請輸入您的郵箱,此郵箱不會被其他用戶看到。
請輸入留言内容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