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漢字:與 (注音:(一)ㄩˇ,部首:臼)

漢字:與

《國語大辭典》中單字“與”注音為(一)ㄩˇ,拼音為(一)yǔ,部首為臼,14筆畫,意思是[名]同類、朋黨。《說文解字.舁部》:「與,黨與也。」《史記.卷八九.張耳陳餘傳》:「敵多則力分,與眾則兵彊。」《漢書....


“與”字的筆順
  • 字詞名:
  • 字詞屬性: 單字
  • 部首字:
  • 部首外筆畫數: 7
  • 縂筆畫數: 14
  • 異體字: 否
  • 注音一式: (一)ㄩˇ
  • 漢語拼音: (一)yǔ

  • 釋義及組詞:
    [名]
    同類、朋黨。《說文解字.舁部》:「與,黨與也。」《史記.卷八九.張耳陳餘傳》:「敵多則力分,與眾則兵彊。」《漢書.卷六三.武五子傳.燕刺王劉旦傳》:「群臣連與成朋,非毀宗室。」
    [動]
    1.贊成、允許。《論語.先進》:「夫子喟然歎曰:『吾與點也!』」《資治通鑑.卷三二.漢紀二十四.成帝綏和元年》:「傳不云乎:『朝過夕改,君子與之。』」
    2.支助、贊助。《老子.第七九章》:「天道無親,常與善人。」唐.陳子昂〈感遇〉詩三八首之一七:「豈無當世雄,天道與胡兵。」
    3.給予。如:贈與」、「授與」。《孟子.離婁下》:「可以與,可以無與。」《韓非子.忠孝》:「此明君且常與,而賢臣且常取也。」
    4.接近、親近。《禮記.禮運》:「諸侯以禮相與,大夫以法相序。」《宋史.卷三三六.司馬光傳》:「所言盡害政之事,所與盡害政之人。」
    5.跟從、跟隨。《國語.齊語》:「桓公知天下諸侯多與己也,故又大施忠焉。」《淮南子.墬形》:「蛤蟹珠龜,與月盛衰。」
    6.結交、交往。《韓非子.姦劫弒臣》:「君臣之相與也,非有父子之親也。」
    7.爭戰。《左傳.哀公九年》:「宋方吉,不可與也。」《國語.越語下》:「彼來從我,固守勿與。」
    8.應付、對付。《史記.卷三四.燕召公世家》:「龐暖易與耳。」《宋史.卷三六五.岳飛傳》:「以為諸帥易與,獨飛不可當。」
    9.如、相比。《漢書.卷三四.韓信傳》:「大王自料勇悍仁彊,孰與項王?」唐.李商隱〈送從翁從東川弘農尚書幕〉詩:「甘心與陳阮,揮手謝松喬。」
    10. 等待。《論語.陽貨》:「日月逝矣,歲不我與。」《楚辭.屈原.離騷》:「汩余若將不及兮,恐年歲之不吾與。」
    11. 推舉、選拔。通「」。如:選賢與能」。
    [副]
    皆、全。通「」。《易經.无妄卦.象曰》:「天下雷行,物與无妄。」《墨子.天志中》:「天下之君子,與謂之不詳者。」
    [介]
    1.向、對。如:與虎謀皮」。《孟子.公孫丑下》:「齊人無以仁義與王言者,豈以仁義為不美也。」
    2.被。《戰國策.秦策五》:「(夫差)遂與勾踐禽,死於干隧。」
    3.為、替。《孟子.離婁上》:「所欲,與之聚之。」
    [連]
    1.和、同、跟。如:我與你」、「山與水」。《論語.公冶長》:「夫子之言性與天道,不可得而聞也。」
    2.與其,表示比較。《韓非子.難二》:「與吾得革車千乘,不如聞行人燭過之一言也。」《史記.卷八三.魯仲連鄒陽傳》:「與人刃我,寧自刃。」
  • 多音參見訊息:
    與 (二)ㄩˋ yù(11716)
    與 (三)ㄩˊ yú(11583)
  • 字詞號: 11637
Emoji符號: 🐟 (魚)

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“”對應Emoji表情符號“🐟 (魚)”,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🐟
還有橫排PNG圖片
Emoji: 🐟, Text: 與
動畫GIF圖
Emoji: 🐟, Text: 與
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,點擊:Emoji符號"🐟"和圖片鏈接,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《EmojiAll表情詞典》中更詳細的介紹。

宋體向量字庫:

與 (宋體矢量字庫)

楷體向量字庫:

與 (楷體矢量字庫)

“與”字筆順原始向量圖:
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 
🔉 筆順播報:
"與"的語音
來自《國語辭典》的語音:
"與"的擴展信息
用戶留言

暫無留言

請輸入您的名稱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
如果需要網站管理員與您聯係,請輸入您的郵箱,此郵箱不會被其他用戶看到。
請輸入留言内容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