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漢字:黻
《國語大辭典》中單字“黻”注音為ㄈㄨˊ,拼音為fú,部首為黹,17筆畫,意思是[名]1.古代禮服上所刺繡的花紋,青黑相間,如兩己相背之形;一說兩弓相背之形。《書經.益稷》:「藻火粉米,黼黻絺繡。」漢...
- 字詞名: 黻
- 字詞屬性: 單字
- 部首字: 黹
- 部首外筆畫數: 5
- 縂筆畫數: 17
- 異體字: 否
- 注音一式: ㄈㄨˊ
- 漢語拼音: fú
- 釋義及組詞:
[名]
1.古代禮服上所刺繡的花紋,青黑相間,如兩己相背之形;一說兩弓相背之形。《書經.益稷》:「藻火粉米,黼黻絺繡。」漢.孔安國.傳:「黻為兩己相背。黻音弗,黑與青謂之黻。」
2.古代一種繫於腰間,遮於官服或禮服前的蔽膝。通「韍」。《論語.泰伯》:「惡衣服,而致美乎黻冕。」宋.邢昺.疏:「黻,蔽膝也。」《新唐書.卷二四.車服志》:「 黻以繒為之,隨裳色。」
3.繫印的絲帶。通「紱」。唐.陳子昂〈唐水衡監亟李府君墓誌銘〉:「黃黻不貴,拱璧為輕。」 - 字詞號: 018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