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
成语语词基本体例

(一)成语概有典源(或为典出,或为语出、语本),因此释义有本义、喻义用法之分,先列本义后列喻义。
例:
【守株待兔】
ㄕㄡˇ ㄓㄨ ㄉㄞˋ ㄊㄨˋ
shǒuzhū dàitù
相传一农夫见兔触树而死,为他所得,遂不事农作,守在树旁,等待兔子撞树,终一无所获。典出《韩非子.五蠹》。后比喻拘泥守成,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。汉.王充《论衡.宣汉》:「以已至之瑞,效方来之应,犹守株待兔之蹊,藏身破罝之路也。」明.朱权《卓文君.第三折》:「盼功名如守待株兔,要求进若缘木求鱼。」亦作「守株伺兔」。

1.典出:

典出係为故事浓缩,先作简要敘述说明,不引录原文,仅以「典出……」或「见……」表示。
例:
【沉鱼落雁】
ㄔㄣˊ ㄩˊ ㄌㄨㄛˋ ㄧㄢˋ
chényú luòyàn
本指鱼鸟不辨美丑,就算看见美丽的女子也同样赶紧逃离。庄子藉此说明世间无绝对的是非美丑。典出《庄子.齐物论》。后用来形容女子的容貌美丽。元.杨果〈小桃红.採莲湖上〉曲:「羞花闭月,沉鱼落雁,不恁也魂消。」明.汤显祖《牡丹亭.第一○齣》:「不隄防沉鱼落雁鸟惊諠,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。」亦作「落雁沉鱼」、「鱼沉雁落」。

2.语出、语本:

语出、语本係为某人在文献中曾说过的话,或是摘录於文献上某句话引录原文。

(1)语出:释义词目与文献资料相同。

例:
【盘水加剑】
ㄆㄢˊ ㄕㄨㄟˇ ㄐㄧㄚ ㄐㄧㄢˋ
pánshuǐ jiājiàn
古代大臣请罪时將盘子盛水,上置剑,表示若有罪,愿受公正的制裁,自刎而死。语出《汉书.卷四八.贾谊传》:「故其在大谴大何之域者,闻谴何则白冠氂缨,盘水加剑,造请室而请罪耳,上不执缚係引而行也。」后形容甘愿依法论罪。《明史.卷九五.刑法志三》:「古者公卿有罪,盘水加剑,诣请室自裁,未尝轻折辱之,所以存大臣之体。」

(2)语本:释义词目虽与文献资料不同,但显然是从某人或文章某段话语浓缩而成。

例:
【后发先至】
ㄏㄡˋ ㄈㄚ ㄒㄧㄢ ㄓˋ
hòufā xiānzhì
静观敌之优劣再行动,方能制敌机先。语本《荀子.议兵》:「观敌之变动,后之发,先之至。」后比喻后来之人的成就,超越前面的人。如:「小李去年底才进公司,今年却后发先至的登上总经理宝座。」
(二)成语词目的释义模式:

1.本义与引申义不同时:先敘述本义语出(本)或典出引申义书证或造句。

例:
【破镜重圆】
ㄆㄛˋ ㄐㄧㄥˋ ㄔㄨㄥˊ ㄩㄢˊ
pòjìng chóng yuán
南朝梁徐德言与妻乐昌公主於战乱分散时各执半镜,作为他日相见的信物,后果因此得以相聚归合。典出唐.孟棨《本事诗.情感》。后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圆和好。《隋唐演义.第六六回》:「如晦道:『就是徐德言,他的妻子就是我表姊乐昌公主。』无忌道:『哦,原来就是破镜重圆的。』《初刻拍案惊奇.卷二七》:「破镜重圆,离而復合,固是好事。」或作「破镜重合」、「览镜归妻」、「金镜重圆」。

2.本义同引申义,且有书证或造句时:语出(本)释义书证或造句。

例:
【不耻下问】
ㄅㄨˋ ㄔˇ ㄒㄧㄚˋ ㄨㄣˋ
bùchǐ xiàwèn
语出《论语.公冶长》:「子曰:『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,是以谓之文也。』」不以向身分较低微、或是学问较自己浅陋的人求教为羞耻。《儒林外史.第七回》:「阁下既不耻下问,弟先须请宗旨何如?」

3.本义同引申义,但无书证或造句时:释义语出(本)。

例:
【名山事业】
ㄇㄧㄥˊ ㄕㄢ ㄕˋ ㄧㄝˋ
míngshān shìyè
比喻不朽的著述。语本《史记.卷一三○.太史公自序》:「序略,以拾遗补蓺,成一家之言,厥协六经异传,整齐百家杂语,藏之名山,副在京师,俟后世圣人君子。」
(三)成语词目以最常用、释义最详尽者为主条,相关者为附条,並以附条见主条方式处理。
例:
【破竹之势】
ㄆㄛˋ ㄓㄨˊ ㄓ ㄕˋ
pòzhú zhīshì
形势如同劈开竹子一般,劈开上端则底下也隨著分开。语本《晋书.卷三四.杜预传》:「今兵威已振,譬如破竹,数节之后,皆迎刃而解,无復著手处也。」比喻作战或工作顺利,毫无阻碍。《北史.卷一○.周高祖武帝本纪》:「今往攻之,彼必来援,严军以待,击之必剋。然后乘破竹之势,鼓行而东,足以穷其窟穴。」《五代史平话.周史.卷下》:「乘胜长驱,如破竹之势,怎可中輟?」亦作「势如破竹」、「势如劈竹」。
【势如破竹】
ㄕˋ ㄖㄨˊ ㄆㄛˋ ㄓㄨˊ
shìrú pòzhú
比喻作战或工作顺利进行,毫无阻碍。见「破竹之势」条。《旧五代史.卷二八.唐书.庄宗本纪二》:「况贼帅奔亡,眾心方恐,今乘高击下,势如破竹矣。」《幼学琼林.卷四.花木类》:「王者之兵,势如破竹。」
【势如劈竹】
ㄕˋ ㄖㄨˊ ㄆㄧ ㄓㄨˊ
shìrú pīzhú
比喻作战或工作顺利进行,毫无阻碍。见「破竹之势」条。《三国演义.第一二回》:「曹操將得胜之兵,杀入城中,势如劈竹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