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詞語:崑腔 (注音:ㄎㄨㄣ ㄑㄧㄤ)

詞語:崑腔

《國語大辭典》中詞語“崑腔”注音為ㄎㄨㄣ ㄑㄧㄤ,拼音為kūn qiāng,意思是流行於我國江浙一帶的劇種。始於元代,最初是江蘇崑山一帶民間所流行的清唱腔調,故稱為「崑山腔」。明嘉靖年間,魏良輔以崑山腔為基礎,綜合我國各地方腔調,揉合南北曲,...

  • 字詞名: 崑腔
  • 字詞屬性: 詞組
  • 注音一式: ㄎㄨㄣ ㄑㄧㄤ
  • 漢語拼音: kūn qiāng

"崑腔"的解釋和用法
  • 釋義及組詞: 流行於我國江浙一帶的劇種。始於元代,最初是江蘇崑山一帶民間所流行的清唱腔調,故稱為「崑山腔」。明嘉靖年間,魏良輔以崑山腔為基礎,綜合我國各地方腔調,揉合南北曲,以笛、管、笙、琵琶、鑼鼓等為樂器,旋律婉轉細緻,擅長抒情,有「水磨調」之稱,為集南北曲大成的時曲,是明代到清中葉以前我國主要的戲曲腔調。由於所唱的是曲牌,故稱為「崑曲」;因以江南蘇州崑山一帶的語言演出,故也稱為「崑劇」。
  • 字詞號: 046580009
"崑腔"的擴展信息
用戶留言

暫無留言

請輸入您的名稱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
如果需要網站管理員與您聯係,請輸入您的郵箱,此郵箱不會被其他用戶看到。
請輸入留言内容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